【06/19 星期五 絕對音樂】
「任何事情,堅持了就是神話,放棄了就是笑話;
這個道理聽來簡單,卻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,
於是~~
不停的選擇,不停的放棄,回頭卻發現什麼事都沒有做好…」
SO~~堅持,一定能遇到最美的自己~~
下午4:00-6:00
「絕對音樂」~~ON AIR))))))
把耳朵借給我,
芳翎和你/妳分享~~
線上收聽快點這裡:
http://fm997.cityfm.tw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我們不能只在乎成功,卻忘了如何在失敗中好好生活…》
「又一位孩子退隊了。」一位基層教練傳來訊息。
教練說,每當有孩子告訴他不打球了,他都要折騰好幾個晚上,自責是不是做的不夠多、教得不好,讓孩子們在競技場上得不到成就、盼不到希望?他擔憂一些孩子們離開優質運動團隊提供的保護傘之後,回到原先就不太健全的家庭環境和社交關係,犯錯所得到的教訓就不再像是Baseball game裡的「出局」,而是真實人生的「OUT」。
縱使兩者都有重來的可能,但後者逆轉的契機,不一定會像運動比賽一樣,有隊友相伴、打氣。
倒不是說成為運動員是孩子唯一的正途,因為未來的路很寬廣,有各式各樣的機會等著發掘。撇開家人規畫,以及少數認真思考過自己將來志向且已付出行動的孩子,令教練徹夜難眠的,是那些只是照本宣科地說自己想轉換跑道的孩子,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面對真正造成決定離開的原因—─失敗。
通往成功的路並非來自選擇題,每轉一個彎,挫折就會換上另一件外衣悄然出現。
當彼此再次狹路相逢時,又要逃嗎?「一頁書、幾行字要看一小時的人,跟我說要去讀書?有這麼容易嗎?」字裡行間藏不住教練擔憂又激動的情緒。
沒隔幾日,我們都收到一張照片,相片裡有一群人圍坐在擺滿酒杯的KTV包廂裡,盡是十六、七歲稚氣未脫的臉龐。我們嘗試懷抱希望,想著「要讀書去的他」不要出現在照片裡,但很快就失望了。然後只能繼續催眠自己,杯裡裝的只是麥茶或西打,不是麥子發酵後的飲品。
青春期階段是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時期。青少年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可以獨立於他人的個體,卻多半沒有獨立自主的經驗與知識。常常會透過模仿和主觀的想法,試圖展現所謂「成熟」的樣子,用以滿足「自尊」與「自信」兩位攣生兄弟。因此,一天到晚有考驗來折騰自己的競技場,顯然不是個容易達到自尊維護,以及自信累積的舒適圈。
在批評這些孩子是軟弱逃兵前,我們先看向自己。
我們大多數的人,都不曾將自己的人生完全託付在競技場上,但我們一定都有過傾心投入的經驗。回想一下,那些曾經認定將為一生歸屬的人或事卻遭逢巨變,面對失意、失業、失戀和心血付之一炬的失落,我們花了多少時間才撫平傷痛呢?又或者,你我是否有過在眾人面前大出洋相,並且事隔多年還一再被評論、嘲笑的經歷呢?這些衝著自己來的心理難關,有過幾次就足以讓人懷疑人生,但卻是運動員們的日常。況且,他們只是孩子呀!
運動員的生活,不是正經歷失敗,就是在避免失敗的航道上,因為「成功」僅是競技汪洋裡的渺小浮標。他們總是浸泡在詭譎多變的惡洋中,面對海平面上周而復始的壓力沖擊,以及海平面下爾虞我詐的算計。長期下來,容易讓挫折與懷疑成為心頭的常客。終究只能靠意志力呵護心志,再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奮泳存活。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憑藉實力勾到運氣,奪標「成功」。
失敗,占據了運動員大部分的內、外在世界。我們卻只在乎怎樣取得成功,而遺漏如何學會在失敗中好好生活?
這份懷疑,正是我身為一位運動心理師,卻看不慣將激勵影片、勵志標語,作為運動員唯一心理教材的原因;也是我為何不將心理技能,擺在指導運動員克服比賽壓力的第一堂課。片面的個別成功經驗,無法類推截然不同的生命背景;實驗方法下的研究結果,沒法概括各式各樣的壓力現象。
你在哪裡?正經歷著什麼?有人能夠聽你說話嗎?始終是我信仰的起始問句。
親愛的運動員,面對失敗,面對隨之而來的情緒,我們可以試著放下過往的矜持,或著停止急著埋葬挫折的慣性,好好感受。終有那麼一刻,我們會發現情緒,是來自我們看見自己努力不已後的疼惜,更是不計得失永遠支持我們的戰友。
如果我們願意將自己的失敗與情緒細細地記錄下來,會看見一篇用生命寫下的真實故事,情節也將推翻我們原以為的空白人生。如果那時我們依舊在意怎麼成功,手中的故事集將搖身成為設計藍圖,給我們足夠的經驗去尋求需要的智慧和技巧,幫助我們換上有別過往的成長心態。
學會在失敗中好好生活,不只是運動員,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。
作者:洪紫峯
(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homeruntaiwan.com/detail/article/862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